雄鹰劲旅
预定热线
029-85266316

心系国防教育

共筑和谐家园

历史上的今天-4月22日大事记
来源: | 作者:雄鹰劲旅 | 发布时间: 2024-04-22 | 46 次浏览 | 分享到:

♦ 1948年4月22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延安

1948年4月22日,国民党军占领一年一个月零三天的革命圣地——延安,被解放军胜利收复。

这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一张草稿,当年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委员会起草的,给彭德怀、贺龙、林伯渠、习仲勋等指挥员的电报,祝贺西北人民解放军收复延安的伟大胜利,并鼓励大家继续努力,为解放整个西北而奋斗。
1947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全面进攻失败后,集中兵力,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当时,敌我双方的兵力、装备悬殊等情况虽已有所改善,但仍未发生根本变化。1947年3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开始了在陕北与国民党军周旋的征程。撤离前,毛泽东预言:“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当国民党胡宗南部占领延安时,这里已是一座空城,他们却仍然大肆宣扬“胜利”。3月底至5月初,在党中央英明指挥下,我军面对强敌运用“蘑菇”战术,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三战三捷奠定了粉碎敌军对陕北重点进攻的基础,用血与火写下奇迹般的战争史诗。
从撤离延安到1948年3月东渡黄河,毛泽东和党中央始终坚持在陕北转战,并从容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这不仅有效牵制了20多万国民党军主力,更有力策应了国内其他战场,毛泽东和党中央的一系列构想逐渐成为现实。
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郑重宣布“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争信心,两年后就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毛泽东的预言“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 1958年4月22日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

1958年4月22日,为纪念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这天建成。整个纪念碑长14.7米,宽2.9米,重60.23吨,从提出到竣工共耗时9年之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的建筑项目,也是凝聚了无数人心血、智慧的艺术精品。那么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过程中,到底历经了多少艰难坎坷?

1949年来,全国人民正沉浸在各地解放的欣喜之中。然而,欢庆之余,人们并没有忘记为新中国解放而英勇就义的英雄们。这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就有委员提议,在北平城的重要位置修建一座纪念物以纪念在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历程中逝去的人民英雄,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了议会委员的一致同意。但接下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建在什么位置?以何种形式的建筑体现?是用以纪念个体还是群体英雄等难题就接踵而至。
大家一致认为天安门广场是全国人民最敬仰的地方,所以将人民英雄纪念碑建在这里是最合适的,但它应该建在什么广场上的什么位置议员们却争论不休。在每天的讨论会议结束之后,周总理都要爬上天安门城楼,环顾广场四周,研究纪念碑与天安门之间的远近比例问题。经过反复斟酌,才最终确定把纪念碑修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位置,为后来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设计选址留了余地。
纪念碑的位置确定了,而接下来需要提上日程的便是纪念碑的奠基仪式。为了纪念碑的奠基仪式,毛主席亲自起草了154字的碑文,用以致敬自鸦片战争以来,每场伟大斗争中为人民牺牲的英雄。周总理亲自书写碑文。为此,他前前后后写了40多稿才满意。
1949年9月30日,就在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前一天,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正式拉开了帷幕。3000多名社会各界的人民群众为了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纷沓而至。奠基仪式上,毛泽东亲自向广场上的所有群众宣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当天下午,整个天安门广场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沉浸在对已逝英雄们的致敬和缅怀当中。
 1949年10月,中央及地方共17个单位组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北京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著名的建筑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在其中。兴建委员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确定纪念碑的整体设计方案。从1949年9月30号奠基开始,到1952年8月1号正式动工,这当中3年时间,负责建造工作的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征选建造方案。到1951年时,就收到了140多件设计方案。最后统计时共收到设计方案240多件,设计方案各有千秋,优中取优,最后才选定了现在的设计方案。
对于纪念碑碑形的设计问题,专家组日夜开会,大家都各执己见,很难统一。当时有人提出以平铺式的传统墓碑样式或高大的雕塑形式来建造,但这些想法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都觉得不妥,他们觉得若纪念碑以雕像为主,这很有可能会破坏天安门广场建筑群的和谐性。
经过反复的讨论和思考,梁林夫妇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以碑的形式为主,借鉴唐代的建筑风格,彰显中国文化艺术。与此同时,林徽因说到纪念碑上应该镌刻上毛泽东亲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和周恩来亲自书写的碑文,其文如下: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最终,他们的建议得到了一致认可。
碑体虽然确定了设计方案,但纪念碑底座的设计又开始令梁思成头疼。当时,专家组已经将底座设计成了三个空洞的结构,并通过了委员会的审核。但是,梁思成却因此夜不能寐,他拖着病躯,仍然坚持重新为纪念碑的底座画设计稿。
梁思成说道如此高大矗立的纪念碑底座不应该只是几个空洞,而应该是坚实的基座,这样才具有永垂不朽的特质。并且再三强调人民英雄纪念碑应该突出群体英雄群像,而不是单独的某个英雄形象。彭真市长针对梁思成的分析立刻召开了会议。根据梁所提出的方案重新对底座的设计作出了调整。
1952年,碑身设计全部定下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开始施工。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的第一个大棘手难题便是纪念碑的主体:碑心石的选取、搬运和篆刻问题。按照纪念碑的设计方案,在全国寻找一块300吨以上的整块石料,不能有任何的裂纹和瑕疵。这样才能达到碑心石15米长,3米宽,1米后的设计要求。关于石料的石质要求要硬,韧,纯,细。经过全国性名山大川岩石石质的筛选,采用了山东青岛崂山的九座山峰进行寻找,这九座山峰被称为浮山。
而寻找一块300多吨中的花岗岩毛坯整石确实十分困难的,在浮山开采史上就没有出现过。当开采文件下达后,浮山迅速的组织了技术工人研讨大会,整整开了一周的时间。最后两位最有经验的从十几岁开始跟着师傅开山,跟浮山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师傅被留了下来。两位老石匠师傅走遍了整个浮山的所有角落,最终确立了选取了浮山大金顶的一块原石。为了确保这块原石的完整性,他们从山下挑水上山用了整整一天时间,不停的往巨石上泼水,观察确保这块石头没有裂纹。最终确认这个原石的完整性。
他们挖出了五米多深的槽,使碑石凸显出来。然后在石料的底部,每间隔0.4米用钢钎打上通孔横贯底部,在石料长边上,对向凿出8个深窝,每个窝里放入200吨的千斤顶,然后几十个人用时三个月同时不停地用力捶打巨石,最后把这块石料从山体上剥落了下来。
当时我国的铁路平板车皮的载重量大多为40吨,那么怎么把300吨的石料运往北京呢?最后对石料进行粗加工,把三百吨中的石料减成102吨,铁道部门借到了全国载重最重的平板车皮,可载重90吨,最多超总10%。最后石匠又对石料加工了一次,石料94吨加上相关运送的设备和人,整整100吨前往北京的运送途中。
运石专列到达北京后,北京西直门车站,朱德宗司令亲自带队迎接。三天后石料被运往天安门广场,施工队按照设计方案对石料进行最后一次的加工。厚度0.6米,重60吨。最后经过精加工终于将这块重达103吨的碑心石安装在了底座上。
除了纪念碑的主体制造以外,碑身下须弥座的浮雕设计和雕刻问题同样耗尽无数人心血。经过多次讨论和反复修改,兴建委员会美工组在1953年10月终于将浮雕主题定为八个。在杰出的雕塑家刘开渠的指领下,几百名优秀的美术家和雕刻师夜以继日精雕细琢,耗时五年多,终于完成了这十块高2米,总长40.68米、共170多个人物的浮雕刻制工作。从碑心石的搬运到浮雕的刻制完成,整个过程共有7000多人参与到其中。



新闻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