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劲旅
预定热线
029-85266316

心系国防教育

共筑和谐家园

历史上的今天-5月30日大事记
来源: | 作者:雄鹰劲旅 | 发布时间: 2024-05-30 | 644 次浏览 | 分享到:

♦ 1925年5月30日 “五·卅”惨案发生

事件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帝国主义列强迫使中国签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设立大量工厂,对中国工人进行剥削,成为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敌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侵略,通过在中国的企业剥削中国工人、获取过高利润,并制造军阀混战,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化,各阶层人民对反抗帝国主义压迫的情绪不断升温。

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20世纪以来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使中国人民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承担领导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初期高度重视工人阶级的力量,带领中国形成了1922年到1923年的第一次罢工高潮。
然而,在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帝国主义和军阀对工人运动进行了残酷的打压,使工人运动在随后的一年中陷入低谷。1924年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群众工作团结了一批先进工人,初步发展了党的组织。1925年1月,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了党要积极推动工人运动。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为工人运动的高潮做好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中国人民对革命的强烈需求

1925年,中国共产党记录显示,在中国的日资纱厂达到41家,雇佣中国工人8万多人。日本资本家歧视中国工人,用贬损语言称之为“贱种”、“亡国奴”。日本领班对中国工人的生命毫不重视,中国工人经常遭受日本资本家及其走狗的殴打。根据1959年工人座谈会的统计,80位退休工人中有74人曾受到日本资本家及其走狗的殴打。上海工人对外国资本家深感愤慨。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结地,上海是帝国主义侵略的重灾区,同时受到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这使得上海的工人阶级表达出强烈的革命需求。

导火索

二月罢工

1925年2月1日,上海日资内外棉第八厂以“养成工”取代成年工人,无故解雇了一批男工,引发工人采取罢工形式进行抗议。日本资本家不仅不理会工人的合理要求,还派遣特务任意逮捕工人活动分子,激起了工人的极大愤慨。9日,上海日资内外棉纱厂第五、七、八、十二厂的约7000名工人发起了罢工运动。三天后,该公司在上海的11个工厂,15000多名工人都参与了大罢工,罢工持续近20天。为了武装压制罢工,日本帝国主义调遣了军舰,威胁北京军阀政府,唆使军阀对中国工人进行打压,并多次派遣警察和特务破坏工会。然而,工人在斗争中坚定不移。罢工持续近一个月,为减轻损失,日本资本家最终妥协,主动请上海总商会调解,经过初步协商,决定于25日召开“解决日本纱厂工潮会议”。26日达成协议,27日被捕的工人相继获释,各厂陆续复工。

顾正红事件

1925年5月,日本资本家试图取消“二月罢工”签订的协议。面对工会的抵抗,日本资本家加强了对工人的压迫。在工人怠工和轮流罢工的斗争中,日本帝国主义者元木川村向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顾正红连开4枪,依次击中他的左腿、腹部和头部,之后又追加一枪,打手们用铁棍砸他的头,用刀刺他的身体。顾正红身上不仅有4处枪伤,还有10余处刀伤。与顾正红一同受伤的还有10余人,工人与日本资本家及其打手之间的激烈斗争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工人们将身负重伤的同胞送往医院抢救时,有七八百人随车护送。17日,因伤势过重,顾正红英勇牺牲,年仅20岁。他的牺牲激发了纱厂工人的愤怒,成为五卅运动的直接导火索。

运动过程

五卅惨案

顾正红事件发生后,中共上海地委迅速决定起诉东洋人打死工人,并发布相关新闻和宣言,展开反日运动。内外棉纱厂工会也发表了相关宣言。5月16日,数千名工人奋起罢工,并成立临时委员会,呼吁各界人士共同对抗敌人,准备进行大规模斗争。21日,上海文治大学学生为死伤工人募捐,但帝国主义者下令租界巡捕逮捕这些学生。24日,顾正红的追悼大会在谭子湾举行,参加者约万人。追悼会由孙良惠主持,刘华担任总指挥,恽代英、向警予、项英、杨之华等各界代表在现场向群众演说,反帝情绪向全市蔓延。为阻止大会,帝国主义者甚至逮捕了一些前去参加追悼大会的学生。为了打压工人和学生,帝国主义者决定在30日在会审公堂对逮捕的爱国学生进行“审判”。28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紧急会议,最终决定在30日“审判”时发动反帝大示威。决定后,中共中央立即派遣工人和学生到各校发动学生群体,促成“五卅”大示威的实现。
30日,工人积极分子先后在南京路、浙江路、贵州路等地开始示威。约3000余名工人和学生分头前往租界演讲、散发传单,向市民传达顾正红事件及学生被捕的情况,控诉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迫。上午南洋大学、复旦大学的演讲队在会审公廨和北火车站一带进行演讲,会审公廨门口聚集了大量学生等待被捕学生的审判结果。一旦得知“等候特别审理”的消息后,学生及听众的愤怒情绪更加高涨。下午,各校学生全部出动,职工宣传小组也纷纷出发,南京路上的宣传队最为集中,吸引了许多热心群众。帝国主义者调动大量武装人员驱散、殴打、逮捕学生。直到巡捕房的铁牢里关满了人,审讯室里也挤满了人,下午三点多钟,工部局被迫将一百多名关在审讯室里的学生赶出巡捕房。但学生们要求释放所有被捕学生,否则不愿意离开。于是,英国巡捕向南京路上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开枪,导致4人当场死亡,7人伤重不治死在医院,8人受伤,其他人也遭到轻重伤害。

三罢斗争

五卅血案在整个上海引起强烈震动。当晚,工人、学生和商界纷纷召开会议商议应对措施。沪西工友俱乐部积极准备发动规模更大的罢工,学生总会电告全国寻求援助,上海学联决定继续到租界演说,并在“各马路商界联合会”会议上通报了“五卅血案”的真相,争取商界参与运动。
五卅血案当晚,中共中央紧急召开会议,呼吁上海人民进行罢工、罢市和罢课,反抗帝国主义的野蛮屠杀。并决定公开组织上海总工会。5月31日,在中国共产党人蔡和森、瞿秋白的领导下,上海总工会成立,并宣布从6月1日开始全市总罢工。上海总工会成立后立即发布宣言和致全体工友的公开信,呼吁进行总同盟罢工。从6月2日开始,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响应罢工呼吁,对反帝的决心非常坚定。上海工人总同盟罢工成为上海“三罢”斗争的核心。
6月1日,受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工人和学生早上七点就陆续来到南京路、新闸路一带,分发传单进行宣传,商店纷纷关门罢市。然而,南京路上的一些大公司仍然保持营业。示威者的人数逐渐增加,上午十一时,工部局副总巡俾特下令向群众连续开枪三次,制造了“六一血案”。此时南京路上的大公司也关门罢市,但与帝国主义关系密切的银行和钱庄仍然拒绝罢市,直到6月3日才暂停营业。帝国主义巡捕屡次荷枪实弹到南京路等地威胁商人,强迫其开市,但最终罢市坚持下来。
中国共产党通过学联发动学生罢课,上海大学、南洋大学、上海政法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于6月1日进行了罢课。青年学生最先积极参与援助工人。五卅惨案后,罢课的学生达到五万人,成为五卅运动中引领舆论的先锋。
20多万工人罢工,5万多学生罢课,公共租界商人全体罢市,英国租界华籍巡捕也纷纷罢工,上海民众的斗争如火如荼。6月6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大屠杀告全国民众》一文,明确了“五卅运动”以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任务等问题,为五卅运动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和方向。此后,中共中央发表了一系列文件,对斗争运动进行指导和动员。
6月7日,上海总工会、全国学生联合会、上海学生联合会、上海各马路商界联合会正式成立了“工商学联合会”,公开领导三罢运动。当天,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提出了十七项交涉条件,作为各团体在反帝运动中共同的行动纲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集中组织了分散的工商学界,使反帝运动得以更加广泛、深入地发展。
上海各界民众联合起来形成了反帝联合战线,使得所谓“繁华”的上海公共租界变得死寂。特别是工人的罢工导致外国人在上海的工厂和企业停工,上海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动摇。

运动范围扩大

五卅惨案发生后不到三天,上海人民的斗争就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工人、学生和市民纷纷举行示威游行,仅罢工工人就达到50万人以上。五卅惨案不仅在中国引起了广泛震动,也在全球产生深远影响。苏联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向中国提供了极大支援。苏联、日本、英国、美国的工人阶层纷纷进行示威大会或游行。此外,中国的外国侨民也有的对五卅运动表示深刻同情,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6月30日,朝鲜、土耳其、印度、德国等国被压迫民众的代表参加了北京举行的对英日帝国主义雪耻大会,表达了对帝国主义的共同敌视。来自各国的代表充分表示将与中国民众共同努力,达到全球范围内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 1939年5月30日 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提出共产党员的六条标准

1937年12月,陈云开始接手中央组织部工作。当时,全国的党员人数只有4万多,主要集中在红军和陕甘宁边区及其他一些小块根据地。从全国范围来讲,特别是国民党统治区,绝大多数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有些地区被破坏殆尽。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和党担负的重要责任。
1938年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大量的发展党员”,并建议中央对这个问题作出新的决议。在此背景下,1938年3月,陈云主持起草了《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
决议下发后,在中共中央及中央组织部直接领导和推动下,各地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得到迅速发展,到1938年底,全国的党员人数就增加到50多万,许多原来没有党组织的地区建立起党的组织和领导机构。在党的大发展时期,党员人数增加了,队伍壮大了,党员的成分和思想状况很自然地也比过去变得更为复杂。
对新党员的教育,陈云特别强调遵守党的纪律的重要性。延安有个知识分子刘力功,1938年入党,在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学习过。当组织安排他去基层锻炼时,他不服从安排,坚持要进马列学院或回原籍工作,还以退党相威胁。组织上多次找他谈话并耐心进行说服教育,他却依然拒绝执行党的决定。中央党务委员会开除了他的党籍,并向全党公布。围绕这一问题,陈云于1939年5月23日写了《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一文,深刻剖析这一典型事例,论述了共产党员要加强党性锻炼,特别是遵守党的纪律的极端重要性。在这一形势下,陈云“趁热打铁”,于5月30日写出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将党员标准概括为六条,成为党史上著名的“共产党员六条标准”。内容是:一、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二、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四、百折不挠地执行决议。五、做群众模范。六、学习。



新闻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