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劲旅
预定热线
029-85266316

心系国防教育

共筑和谐家园

历史上的今天-9月18日大事记
来源: | 作者:雄鹰劲旅 | 发布时间: 2023-09-18 | 319 次浏览 | 分享到: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

时代背景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事件经过 
日军挑衅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东北沦陷 

日军占领沈阳1931年9月18日事变发生当夜,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根据张学良之命,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次日1931年9月19日张学良在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再度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由于执行张学良不抵抗命令,北大营守军被数量不及其十分之一的日军击溃。

 日军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的同时,关东军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至9月19日10时,日军先后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沿线18座城镇。长春地区的东北军自发反击,战至次日,长春陷落。

1931年9月21日,日军第2师主力占领吉林。1931年10月1日,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且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进攻齐齐哈尔。1931年10月26日,关东军第2师第29团占领四洮铁路沿线主要城镇。1931年11月4日,关东军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1931年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

锦州撤离 

蒋介石电令张学良不许抵抗,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退守锦州,1931年10月8日,关东军派出12架轰炸机空袭锦州。对此,南次郎陆军大臣依然对若槻礼次郎首相声称“由于受到中国军队的防空炮火攻击,才不得已采取自卫行动”,此后关东军发表公开声明,宣称“张学良在锦州集结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将对日本权益造成损害。为了尽快解决满蒙问题,关东军有必要驱逐锦州政权。”此后,币原主张的国际协调主义外交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挫折,日本越来越强硬。

黑省沦陷后,南京政府觉察日军将进犯锦州,急令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于1931年11月25日向国联提出划锦州为中立区的提议。12月2日,国民党政府就通知英、法、美三国的公使说:它同意把自己的军队撤出锦州和山海关,但是有一个条件,即日本要提出使法、英、美三国满意的保证,即要求三国保证中立区的安全。有了南京政府的表态,张学良急不可待地直接与北平日本公使馆参事就此事进行具体交涉。但这种交涉不仅受到南京方面的反对,而且也无法从日本方面获得妥协的条件,日方坚持东北军必须全数撤出锦州。

锦州中立案曝光后,遭到各界人士和学生群起反对,国民政府外交部于1931年12月4日被迫急电施肇基声明放弃中立案, 同时还表示:日军如进攻锦州,中方将实行自卫。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也已就此作出决议,强调“如日军进攻,应积极抵抗”。

 可对于是否抵抗问题,南京政府与张学良之间明显发生分歧。张明显地倾向于和平方法解决,钟情于“锦州中立化”方案。1931年11月29日,张学良致蒋介石密电,称“惟个人对此(指中立案)亦颇赞成”,并在与日方代表谈判之同时,开始秘密安排从锦州一线自动撤军。此举引起了南京政府的严重不安。顾维钧于1931年12月3日电文中极力劝阻道:“兄(指张学良)拟将锦州驻军自动撤退,请暂从缓”;后1931年12月5日顾维钧又与宋子文联名致电张学良:“现在如日人进兵锦州,兄为国家计,为兄个人计,自当力排困难,期能防御。”蒋介石亦于1931年12月8日致电张学良:“锦州军队此时勿撤退。” 但张学良12月21日致电第二军司令部:“当最近日本进攻锦州之时,我军驻关外部队理应防范,但若现政府方针未定时,自然不用锦州部队进行防守,因而撤至关内”,“部队驻地为迁安、永平、滦河、昌黎”。1931年12月25日、26日,张学良又致电国民政府,称“锦战一开,华北全局必将同时牵动”,届时日本“以海军威胁我后方,并扰乱平津,使我首尾难顾”,非但锦州不可守,连华北地盘亦不保。因此张学良不顾劝告,一意孤行将军队从锦州撤退。 

战火蔓延 

而与此同时,1931年12月15日,关东军已经开始进攻锦州。12月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今大虎山)。日军进攻锦州时,国民政府多次电令张学良抵抗,1931年12月25日,令其“积极筹划自卫,以固疆圉”,张不遵令;张学良部队开始从锦州撤退后,12月30日国民政府还急电令其“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 ,但已经无济于事。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而此时驻锦州的东北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早已奉张学良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在张学良的一再不抵抗下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

1932年1月28日关东军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军,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增援。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激战五天,自卫军撤往宾县。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

战争结果

由于张学良一再坚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


♦ 1941年9月18日 中日第二次长沙会战

自纳粹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也加紧了对中国的疯狂掠夺,纳粹德国在欧洲以及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在中国都逐渐触及到了美英法等大国的利益,于是美英法等西方列强逐渐改变了原先在华奉行的“绥靖主义政策”,但是他们尽量避免与轴心国阵营直接交战而造成自己大规模的流血牺牲,因此开始大举支持和援助中国的反抗日寇法西斯战争,并开始对日本这个矿产资源贫乏且依赖于进口的岛国进行制裁,施行石油和钢铁等战略物资的禁运。

这样,日寇一方面在中国更加疯狂的掠夺矿产,另一方面加快其“南进”的脚步对东南亚和南洋开火目的为了获得橡胶等军事工业的原材料。

1941年4月,原日寇华中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被日本天皇任命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同时由日寇军队中的悍将阿南惟几中将于此时继任第十一军司令官一职。嗜血成性的阿南惟几上任后首先分析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寇没能达到其战略目的之原因,其次集结了六个师团和二十六个炮兵大队共计十二万余兵力准备集中从湖南北部的新墙河再一次对长沙方向发起强攻,同时还调集了海军与航空兵的协作与支援,最后阿南惟几在战前采取了隐瞒目的和佯攻其他方向的策略从而调动了中国防御军队的主要集中力量。

1941年9月7日,率先出招的阿南惟几下令日寇第六师团开始对湖南北部处在湘鄂两省交界的大云山地区进行扫荡,镇守长沙的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立即下令第二十七军杨森部增援大云山并还以颜色。

1941年9月18日,日寇的四个师团开始迅速猛攻我长沙以北新墙河防线,而中国军队部分主力约五个师的兵力还在东边的大云山地区与日寇对峙,所以在兵力上国军就不占优,日寇又相继出动了飞机和重炮强攻,打掉了国军在新墙河以南的工事。随后,几百辆日寇坦克掩护着四个师团渡河(新墙河),国军第四军的防线被突破了。19日,越过第一道防线新墙河的日寇第三、第四及第六师团向南逼近国军第二道防线汨罗江,我国军第十、第二十六以及第三十七军镇守抵抗,面对日寇的强悍地猛攻,国军伤亡惨重。20日,日寇第三、第四及第六师团强渡汨罗江,镇守的国军第三十七军和支援的第二十六军损失惨重,有的极端情况甚至是在一场战斗中整个营一级建制的部队全部牺牲殉国。24日,我国军第十军被日寇包围,面对日寇地空结合进攻,为了坚守阵地第十军几乎是付出了全军覆没的代价。25日,日寇军队已经逼近长沙市北部的第三道防线捞刀河,长沙此时已岌岌可危。

祸不单行,国军第九战区的作战密电码被日寇情报机构破译,这样阿南惟几就可以直接根据国军的兵力部署而游刃有余的调整着日寇军队的进攻方向。于是,薛岳将军紧急调来国军王耀武将军所率的第七十四军赶赴第一线,第七十四军是国军中的一支王牌部队,我们所熟知的名将张灵甫就是其中一员。阿南惟几破译了国军第七十四军向长沙快速开进的情报后立即下令日寇飞机加紧沿途轰炸。1941年9月26日,阿南惟几又下令日寇第三师团突袭刚刚抵达长沙东部立足未稳的第七十四军,战至最后,双方展开惨烈的白刃战。翌日,日寇第四和第六师团前来支援,在永安一线猛攻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八师,第七十四军被五万鬼子包围。军长王耀武率警卫排突围,所辖各部也各自突围。日寇此时已逼近长沙和株洲,之后杀进长沙城的日寇与国军第七十九军展开了巷战。30日,前来增援的日寇第四师团赶到长沙市,国民政府为支援长沙的第九战区,特命其他各路的第三战区、第五战区和第六战区全力猛攻各自防区内的日寇军队据点。

1941年10月1日,阿南惟几只得下令日寇全部军队撤退,并抽调军队奔赴遭到我国军猛攻的湖北宜昌支援,薛岳将军下令各部队和沿线百姓全力追击撤退中的阿南惟几所率的日寇第十一军。

直至1941年10月9日,日寇退回新墙河以北,双方恢复到站前状态,历时二十余天中国投入十个军的“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11日,国民政府下令停止对已被日寇军队合围的宜昌的进攻。

“第二次长沙会战”国军伤亡一万七千余人,日寇伤亡两万余人,同时在进攻宜昌时还歼灭鬼子七千余人。“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寇军队和阿南惟几的企图还是没能得逞,中国军民英勇无畏的抗敌精神值得铭记。


♦ 1952年9月18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举行战术反击战

战役背景

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到1952年秋季,战线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敌我双方作战活动仍属于前沿侦察、警戒战斗和小规模的阵地攻防战斗。停战谈判由于敌人坚持扣留我方被俘人员,自5月起便一直陷入僵局。

至1952年9月,朝鲜战场上已经维持了10个月之久的低烈度的“保持接触”的胶着状态。此时进入朝鲜的秋季,泥泞雨季已过,标志着适合军事活动的季节来临。为打破战俘问题导致的谈判僵局,粉碎敌人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同时为锻炼新换防部队的作战经验,中朝两军决定对敌进行战术性反击,并于9月14日下达了战术反击的作战命令。随后,自五次战役以来中朝军队最大的一次反击开始,攻击目标仅限于前沿易打的阵地。

此时,正面战线敌我双方的态势是:敌军第一线展开15个师,第二线3个师;我军第一线展开志愿军7个军、人民军2个军团,第二线志愿军3个军、人民军1个军团。

战役经过

9月18日,我军开始在全线发起战术反击作战。整个作战至10月31日结束,历时44天。

在这次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志愿军的战术有着人民解放军战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些新特点。

在组织反击时,主要依托坑道体系。攻击之前,部队在前沿坑道集结,或在我方火力控制区挖屯兵洞隐蔽,能以突然性的短距离冲击,攻入敌方阵地。

在攻击兵力配备上,步兵突击部队减少,而支援的炮兵和工兵增多,通信联络也大为加强。反击的步兵部队数量,一般对敌方之比只有2:1或1:1;而支援炮兵攻击一个敌人的连阵地,平均要集中各种炮8-10个连,约40门左右。这些新采用的战术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同时也突出了技术兵种和步兵协同作战的整体作用。

反击作战的第一阶段从9月18日开始至10月5日结束。第39军由于准备充分,于9月18日首先发动反击。随后志愿军6个军(第39、第65、第40、第38、第12、第68军)和人民军2个军团(第1、第3军团),总共对18个目标的敌军进行了19次反击,其中美军阵地7处,韩军阵地11处。

经作战,中朝各军都按照预定作战计划,攻克了敌军阵地,其中巩固占领者6处,共歼敌8300余人(其中美军2000余人),我军伤亡2000余人。

反击作战的第二阶段从10月6日开始至10月31日结束。志愿军一线7个军,共组织了1个团另13个连又23个排、35个班的兵力在760门火炮支援下,在180公里正面上同时向23个目标的敌军发起攻击。经过作战,除第38军攻击韩9师防守的394.8高地(白马山)和281.2高地未获成功外,其余目标均于当夜或翌日攻占,并全歼守敌。

10月8日至21日,第65、第39、第15、第12、第68军又先后进攻了11个目标的敌军,其中四个目标攻击未成,其余均达成预定目的。在这次反击作战中,第15军于10月12日反击391高地时,事先将冲击部队于敌前潜伏。第87团9连战士邱少云在敌炮击引起烈火烧身的情况下,为保证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壮烈牺牲。他的英勇壮烈的行动,赢得全军的尊敬。

按计划,我军原定10月22日停止反击,转入正常防御。鉴于敌人于14日发动“金化攻势”,大举进攻上甘岭地区,战况日益激烈。志愿军首长决定将战术反击作战延续至10月底,以配合上甘岭地区作战。23日以后,第65、第40、第39、第38、第15、第12军又先后攻击了14个目标,除3个目标攻击未成,1个目标守敌撤逃外,其余目标均被我军攻克,并全歼守敌。

第二阶段反击作战,我军共对敌48个目标攻击58次,其中美军防守的9处,法国、荷兰、加拿大军队防守的3处,韩军防守的36处,共歼敌1.89万余人,巩固占领阵地11处。

战役结果

我军秋季全线战术反击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对敌连、排支撑点及个别营防御阵地共60个目标攻击77次,最后巩固占领敌连排支撑点17处,共打退敌排以上兵力的反扑480余次,全歼敌两个营指挥所、10个连、69个排、8个班,大部歼灭敌两个团、一个营、7个连、8个排、5个班,共毙伤俘敌2.72万余人(其中人民军毙伤俘敌1700余人),我军伤亡1.07万人,敌我伤亡对比为2.54:1,其中在打敌反扑与反复争夺中共毙伤敌军1.95万人。作战中共缴获各种火炮32门、各种枪支2373支,击毁各种炮57门、坦克67辆、汽车74辆,击落敌机183架,击伤241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