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国防教育
共筑和谐家园
♦ 1937年9月22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自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侵入华北,8月13日,淞沪会战又在上海打响,抗日战争已经在南北两线全面爆发。中华民族真正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虽然国共两党从1927年开始,已经厮杀了整整10年,但在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毅然以大义为先,民族为重,宣布承认国民政府,接受国民党的军事领导,携手并肩,共赴国难。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宣言》重申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三项奋斗的总目标和四项保证。三项奋斗的总目标是:一、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二、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三、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四项保证是:一、为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彻底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和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统一;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并待命出动。该《宣言》的公布鼓舞了全国民众,推动了国民党抗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1988年9月22日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北京成立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是由赞成中国统一的各界人士自愿结成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宗旨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切拥护中国和平统一的海内外同胞,推动台湾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与往来,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等分裂中国的活动,促进早日实现中国和平统一。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要任务是:广泛联系祖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海外各界人士及相关团体,共同探索中国统一的途径,反对“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等分裂活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和平统一进程;促进海峡两岸民间经贸、文化、教育、科学、学术、新闻出版、体育、艺术、旅游等方面交流和交往,增进两岸同胞的了解和情谊;加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海外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联系,更好地发挥港澳台和海外各界代表人士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出版《统一论坛》杂志,交流见解,增进共识。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在台湾问题上,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取代解放台湾”;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进一步阐释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正式确立和平统一的对台大政方针。两岸数十年对峙与隔绝让两岸同胞尝尽骨肉分离之苦。为贯彻落实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祖国大陆颁布了一系列新举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形势发展,海峡两岸关系总体趋向缓和,两岸人民要求增加相互往来和了解、促进两岸对话与谈判、结束两岸隔绝状态的呼声日益高涨。台湾国民党当局迫于压力,开始调整对大陆政策。于是人们看到催人泪下的认亲场面,看到台湾同胞回乡祭祖,台湾青年登上了天安门城楼。1987年在全国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一些委员联名提案“倡议建立民间的群众团体,以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1988年5月,在邓小平同志倡议下,钱昌照、钱伟长、周培源、刘延东等44位各界著名人士和人民团体领导人举行了座谈会,发起建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1988年9月22日,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嘉锡主持,参加发起的23个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代表参加。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代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筹备组作了筹备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出席并讲话。大会通过《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章程》和《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宣言》,选举卢嘉锡、孙越崎、吴国祯、荣毅仁、侯镜如、宦乡、钱伟长、程思远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其中钱伟长为执行会长),丁光训等48位各界爱国人士为常务理事。大会通过了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名单,产生了189位理事。大会决定聘请巴金、钱三强、谢冰心等24人为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