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1年10月30日 蔡锷等于昆明起义成功

武昌起义成功后,云南革命派积极响应。早在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会员中的云南留日学生成立了云南支部,推吕志伊为负责人,并派人回云南进行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前,云南的革命党人通过讲武堂中的同盟会员发展革命力量。有史料记载,起义前夜在新军中担任重要职务的有:第37协统领蔡锷、第74标第一营管带唐继尧、第74标第二营管带刘存厚、第74标第三营管带雷飙、第73标第三营管带李鸿祥、炮兵第19标第二营管带刘云锋、炮兵第19标第三营管带谢汝翼、马兵第19标教练官黄毓成、机关枪第19营管带李风楼、工程兵第19营管带韩风楼、陆军讲武堂代理监督沈汪度、讲武堂教员张子贞、陆军小学堂总办罗佩金、参谋处总办殷承献等。从10月16日到28日,昆明同盟会员唐继尧、刘存厚、沈汪度、张子贞、蔡锷、罗佩金、雷飊、李鸿祥、李根源、黄永社、谢汝翼、韩凤楼等人,先后召开过五次秘密会议筹备起义。在10月28日举行的最后一次秘密会议上,写下了"协力同心、恢复汉室、有渝此盟、天人共殛"十六个大字,火烧后调入酒中,由与会众人分饮以结同心。推举新军协统(旅长)蔡锷为起义军总司令,决定于10月30日(农历九月九日)午夜起义。30日晚8时许,昆明北校场士兵准备枪弹时,计划暴露,提前于下午9时发动起义。因10月30日是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九起义。李根源赶到北校场带新军73标中的起义者从北门攻城。李根源、李鸿祥率73标起义官兵率先从北面进攻昆明城,抢占五华山、军械局。随后,蔡锷、唐继尧率驻在城东巫家坝、干海子的第74标官兵从东南方向进攻,抢占总督署等重要机关。顾品珍、沈汪度率讲武堂师生做内应,接应东南方向的起义军入城。攻占五华山和军械局的战斗异常激烈。经过起义军将士的英勇奋战,总督署机关及五华山、军械局等重要目标先后被攻克。到11月2日,昆明全城肃清,起义成功。
♦ 1989年10月30日 “希望工程”设立 为失学孩子带来希望
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作出决定:设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会,长期资助我国贫困地区品学兼优而又因家庭困难失学的孩子重新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这项被命名为“希望工程”的救助活动,得到了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的赞许和支持。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为此题了词:“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形成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好风尚。”聂荣臻元帅题词是:“为了孩子,为了未来。”93岁高龄的帅孟奇同志捐献了2000元钱。后来,邓小平曾两次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款,并亲笔题写了“希望工程”四个大字;江泽民为希望工程题词:“支持希望工程,关心孩子成长”……
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的具体资助方式包括:
一、设立助学金,长期资助我国贫困地区品学兼优而又因家庭困难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二、为一些贫困乡村新盖、修缮小学校舍;三、为一些贫困乡村小学购置教具、文具和书籍。这家基金会将本着取诸社会、建立基金、公诸社会、造福孩子的宗旨,为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提高我国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做出贡献。
据了解,我国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5年,基础教育则更为薄弱,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生流失量呈上升趋势,在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190多个县中,中小学生因家庭困难而无法上学的状况则更为严重。
经中国人民银行和民政部批准,于1989年3月成立的这家基金会,其宗旨是,争取海内外关心中国青少年事业的团体、人士的支持和赞助,促进中国青少年工作、社会教育、科技、文化和福利事业的发展,推动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促进国际间青少年的友好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基金会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共同创办。
10年之后,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旨在动员社会力量办学、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希望工程,已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达17.82亿多元人民币,捐建希望小学7549所,资助220.9万名贫困儿童重返校园。我国城市公众93.9%知道希望工程,它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民间社会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