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5年11月28日 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领导“首都革命”
1924年9月,张作霖发兵进攻山海关、热河,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被吴佩孚委任为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系军阀的军队。10月22日午夜,对吴佩孚早有不满的冯玉祥,趁直奉两军在前线激战、直系后方兵力空虚之机率部倒戈,星夜回师北京,发动北京政变,不费一枪一弹包围了总统府,监禁总统曹锟,迫使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随后,冯玉祥改所部为“中华民国国民军”。11月5日,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奉冯玉祥之命率部荷枪实弹进入紫禁城,将清逊帝溥仪及其后妃亲属逐出紫禁城,清朝的帝王制度残余宣告彻底覆灭。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图为李大钊与孙中山步出大会会场。北京政变后,冯玉祥无法控制局面,陷入内外交困之中,迫于压力,他一面电邀南方的孙中山北上入京“共商国是”,一面与奉系军阀达成协议,决定请皖系军阀段祺瑞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11月24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成立,段祺瑞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址在今张自忠路3号)。此后,张作霖联合段祺瑞控制了北洋执政府大权。他们排挤冯玉祥,加紧与帝国主义勾结,镇压各地群众革命运动,对民众实行残酷统治,成为了国民革命发展的首要敌人。1923年6月,中共三大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决定。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5年,北京先后发生声援上海五卅斗争和反对帝国主义把持的关税会议等群众运动,中共北方区委因势利导,决定趁势发动推翻反动政权、建立国民政府的革命运动。为加强对运动的领导,由赵世炎、陈乔年等五人组成行动委员会,赵世炎任总指挥。参加运动的民众分别组成工人保卫队、学生敢死队、农民自卫队、医疗救护队,按编队秘密进行训练。1925年11月28日下午2时,中共北方区委联合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国民党、共产党、各革命团体、工人、学生和市民约5万多人,汇集神武门举行国民大会,要求段祺瑞下野。会后,集会群众一路高呼“打倒军阀政府,建立国民政府”等口号,散发《北京共产党宣言》《中国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北京分会宣言》《北京总工会宣言》等几十种传单,排着整齐的队伍直奔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执政府早有准备,大门紧闭,戒备森严。经交涉得知段祺瑞不在执政府,示威群众转而前往吉兆胡同(今仓南胡同)段祺瑞私宅,但在冯玉祥国民军的阻挠下没能进入段宅。1925年11月28日,共产党和国民党组织各革命团体、工人、学生和市民汇集神武门举行国民大会,要求段祺瑞下野。1925年11月28日,神武门大会后群众包围段祺瑞住宅。11月29日上午,中共北方区委召集各团体于北京大学三院召开活动分子大会,研究部署下一步行动。下午,数万群众在天安门前举行国民革命示威运动大会,继续声讨段祺瑞,并通过解除段祺瑞一切权力,由国民裁判;组织国民政府临时委员会,召开国民会议等7项议决案。行动委员会试图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段祺瑞执政府的统治,但由于参加这次运动的国民党右派的告密以及国民军背弃与民众合作的诺言等原因,加之执政府做了严密防备,致使运动未能达到预期目的。1925年11月29日,北京各界群众在天安门前举行革命示威运动大会。这次史称“首都革命”的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力图依靠人民群众进行城市暴动推翻封建军阀统治、夺取政权的一次尝试,虽然最终失败,但显示了革命的力量,鼓舞了全国革命群众的斗志,有力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在北京革命运动的影响下,上海、开封、汉口、广州、长沙、南京等许多城市的市民先后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建立国民政府。
♦ 1935年11月28日 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救国宣言》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侵占了我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紧接着,便按照“分离华北”的侵略政策,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收买汉奸,鼓动“防共自治运动”,并于1935年制造了华北事变,妄图将华北五省二市(当时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五省和北平、天津两市)从中国分离出去。面对凶恶的日本侵略者,国民党政府软弱退让,丧权辱国,更加助长了日本吞并整个华北进而灭亡中国的侵略气焰。中华民族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0月1日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发表。随后,中共中央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的名义,于11月28日发表了与《八一宣言》内容基本相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宣言》,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指出中华民族已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号召停止一切内战,共同对日抗战。《抗日救国宣言》提出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的十大纲领:(一)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财产作抗日经费;(二)没收一切卖国贼及汉奸的土地财产分配给工人、农民、灾民、难民;(三)救灾治水安定民生;(四)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发展工商业;(五)加薪加饷,改善工人、士兵及教职员的生活;(六)发展教育,救济失学的学生;(七)实现民主权利,释放所有的政治犯;(八)发展生产技术,救济失业的知识分子;(九)联合朝鲜、台湾、日本国内的工农及一切反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结成巩固的联盟;(十)与对中国的抗日民族运动表示同情、赞助或守善中立的民族或国家,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八一宣言》和《抗日救国宣言》的发表,在当时的社会各阶层中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