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劲旅
预定热线
029-85266316

心系国防教育

共筑和谐家园

光华6号导弹艇
来源: | 作者:雄鹰劲旅 | 发布时间: 2025-01-03 | 54 次浏览 | 分享到:

光华6号导弹艇 这种导弹艇排水量170吨,搭载4具台湾生产的“雄风-2”反舰导弹。台湾军方称,这些导弹艇将代替陈旧的排水量仅有50吨的“海鸥”级导弹艇。光华6号导弹艇快艇最高速率为30节,约合时速55公里,巡航范围为800浬,约为1400公里。主甲板倾斜12度,且船体有特殊涂料,可降低被雷达侦测机会。船身配置三具16缸的4000系列柴油引擎。

发展历程

“光华六号”计划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台湾海军装备的海鸥级导弹艇服役时间已超过20年,而且其吨位小,耐波性能差,装备的雄风I型导弹射程短(仅仅36公里),已经不能胜任在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海军对抗的需要,所以发展一种造舰周期短、价格低、能快速反应、具备一定现代作战能力的导弹艇就成为了台湾海军的当前要务。台湾海军提出,新式导弹艇需具备较大的吨位、较强的耐波性、较宽广的活动半径、较高的隐身性能和足够的打击火力,以配合诸如成功级、康定级、锦江级等新服役水面战舰,组成编制完整、功能互补的海上打击群,实施作战。

原型艇FACG-60由台湾海军造船发展中心自行设计规划,原来预计于1999年开工建造,但是前后多次公开招标均惨遭流标,迫使台湾海军不得不考虑自行筹建的可能。2000年10月,由台湾“国防部”核定,正式于次年10月1日交由台湾海军左营后勤支援指挥部旗津船厂开工建造。建造中,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台湾海军造船发展中心和后勤司令部一齐上阵,解决施工流程安排、管理文件获得、装备物料采购和作战系统整合等工作问题,最后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完成。而其1:50比例模型早于2002年6月曾公开展示,一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性能诸元

主要尺寸:船长:34.2米、船宽:7.6米、

船深:约4米、最大吃水:2.96米、

平均吃水:1.8米

排水量:轻载:154.7吨、满载:168.5吨

航速:最大速率:33节、巡航速率:12节(单车)、巡航距离:1000海里

武器装备

导弹艇长39米、宽7.6米,标准排水量为150吨,满载排水量180吨;最大航速30节,巡航时速18节;22节时可续航1150海里;配备4枚“雄风Ⅱ”反舰导弹、先进的侦察搜索系统和雷达等,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可与海、空军作战系统直接联接,可有效遂行海空联合作战。

隐身功能

该艇隐形性强,采用流线型设计,使用抗雷达波的钢质材料、隐形涂料和降低噪声的新型螺旋桨。其次机动性强,艇体积小、速度快,战时可疏散部署,具有灵活、隐蔽的特点,适合近海突击作战,特别是在海上袭扰作战中具有明显优势,不但可躲藏对手的缜密侦察,还可在不开启雷达的情况下接受准确的作战信息,直接发射反舰导弹,可达成神出鬼没的作战效果。再者打击能力强,艇上火力配置先进,包括2座双联装“雄风II”导弹发射架(携载4枚“雄风II”导弹)、2座T75式20毫米机炮和2座AV一2型双管干扰火箭发射器;电子设备和作战系统代表了台湾海军当前的最好水平,包括HR一76C5型对海搜索雷达1部、DECCA型导航雷达1部、舰用“大成”系统、“海镖”分系统和NGPS船位回报系统等。

特殊安置的电子设备

“光华六号”原型艇与一般海军舰只不同,为了尽量减少电磁辐射,其并没有安装各式搜索和火控装置,仅在舰桥驾驶台上方安装了一部康斯良姆·塞莱斯玛公司的INS970导航雷达。隐身设计的主桅上有卫星定位天线和一部侦察雷达,舰桥与上层结构另有VHF、HF、船位自动回报系统等通信天线。该艇的作战指挥系统为台湾海军大成系统和雄风II型导弹操作控制台结合的战斗系统。其通过接受大成系统传来的目标的情报与作战指令,发射导弹予以攻击。只要能保证海军情报系统传输体系的正确及时和功能良好的数据链,就可使装载了雄风II型反舰导弹的该艇所能威胁的海域扩大到海鸥级的16倍。如果万一海军情报系统被破坏,数据链阻断,那么该艇只能使用自身的导航雷达搜索目标,这样所能控制的海域将大大缩小,所能发挥的战斗力也与海鸥级艇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