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3年10月19日 《解放日报》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面抗战爆发后,一批文学家、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纷纷从大城市、敌占区和国统区来到延安,为革命文艺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有些人在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上还认识不清,暴露出诸多问题。1942年初,延安整风运动开始。按照中央分工,分管文艺界整风的毛泽东深知文学艺术是整个革命战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中国革命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统一思想,解决当时延安文艺界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毛泽东提议下中央决定召开一次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2日,延安文艺座谈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毛泽东作报告。毛泽东说:“同志们!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阐述了他对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观点。他指出:“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他还风趣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德)总司令的,一支是鲁(迅)总司令的。”后来文章正式发表时改为“手里拿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队”。他说:“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毛泽东指出开会的目的:“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应该得到解决。毛泽东提出这五大问题,让大家讨论。座谈会上,不少作家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谈自己的见解,有的对其他人的发言提出不同意见,有时还进行激烈地争论。1943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刊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许多作家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引下,在塑造工农兵形象和反映伟大的革命斗争方面获得了新成就,在文学的民族化、群众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与多样化方面也都达到了新高度。
♦ 1949年10月19日 中央人民政府组成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政务院及其所属各委员会,各部、院、署、行的负责人,同时通过任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和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等机构的负责人。中央人民政府的各组织机构至此全部建立起来。
♦ 1950年10月19日 抗美援朝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前线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共18个师,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和集安等处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前线,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6月25日朝鲜爆发内战。27日,美派出海军和空军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扩大朝鲜战争,并命令海军第7舰队侵占我国台湾。28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谴责美国侵占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
9月15日,侵朝美军纠集15个国家的军队,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截断了朝鲜人民军的补给线并使其腹背受敌。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越过三八线,继续向中朝边境进攻。同时派遣空军侵入我东北领空,进行轰炸、扫射,严重威胁中国安全。10月1日,金日成致信毛泽东:“极盼中国出兵援助人民军作战。”10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和祖国安全的需要,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19日,按照毛泽东主席的命令,志愿军出发开赴朝鲜,当日黄昏,从安东至辑安一线,志愿军先头部队两个军首先出发,跨过鸭绿江。为了严格保守秘密,渡江部队从黄昏开始,到次日凌晨4点止,5点之前隐蔽完毕,并进行了切实的检查。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对敌发起第一次战役。对于志愿军渡江作战,毛泽东极为关注。他亲自参与了整个出兵计划的制定,并提出了各注意事项,在出兵的当日,他为了强化保密,还致电各大军区负责人,要求他们“在目前几个月内,只做不说,不将此事在报纸上做任何公开宣传,仅使党内高级干部知道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