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6年9月2日 太平天国“天京事变”
1856年,发生在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的一场惨烈祸乱,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事情起因于东王逼天王,于是,天王就要北王杀东王,冀王又要杀北王,王杀王,杀了个血流成河,史称“天京事变”。1843年,洪秀全与表亲冯云山借助西方基督教义,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帝教”。但是,拜上帝教在广东传教失利,只好转战到广西的山区进行传教。1848年春,冯云山被地方团练逮捕,送往广西知县门囚禁。当时,洪秀全在广州,教众一时群龙无首,处于一片混乱。就在此时,烧碳工出身的杨秀清,用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最终力挽狂澜。那时候,在广西的民间,特别是在贫困农民中间,非常相信“附身”的说法。杨秀清就用这个迷信的概念,自称天父耶和华附身,以此传上帝的旨意,分崩离析的会众很快团结起来了。按太平天国的宗旨理论,天王洪秀全是上帝之子,是上帝派来解救人间的最高代表,而杨秀清在起义前,思想动摇的危机时候,和西王萧朝贵联手搞了“天父天兄”下凡的把戏,也就是说,一旦杨秀清“天父”“附身”,就比“天王”洪秀全的位阶还高。对此,洪秀全也不得不承认,要是揭穿的话,大家就都露馅了。隐患就此埋下,1851年12月永安封王时,杨秀清晋爵东王,称九千岁,拥有节制诸王的权力,执掌军事最高指挥权。尽管东王杨秀清在天王之下,但他时不时地以天父下凡的名义,直接越过洪秀全,给太平军部众发号施令。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不久,清军就在南京城的东南郊建立了江南大营,一来用来困住天京,二来可以庇护苏州、常州地区的产粮区;而在扬州城的北郊,清军又建立了江北大营,以从上游威胁天京,并庇护淮北一带的产盐区。此后,这两个大营就像定时炸弹一样,时刻威胁着天京的安全。1855年初,太平天国的北伐军虽然已经全军覆没,但西征军的形势进展还算顺利,他们第三次攻克武昌,曾国藩也被围困在南昌孤城,而皖北等地区都落入了太平军之手。1856年初,在东王杨秀清的指挥调度下,太平军先击破镇江城外及扬州之敌,击溃江北大营;随后又调回围困南昌的石达开部队,最后在石达开外围作战并调走清军主力的掩护下,太平军猛扑江南大营,一举将它打破。此战后,长期与太平军顽强作战的清军 主将向荣在战败后上吊自尽,天京围解,天王洪秀全总算出了口心头恶气。但是,巨大胜利的后面却隐藏着重大的危机,其中最矛盾的是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关系。按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天王洪秀全是上帝次子,是上帝派来解救人间的最高代表;而东王杨秀清在举义前会众思想动摇的危急时候,和西王萧朝贵联手搞了“天父天兄”下凡的把 戏,并在事后得到了洪秀全的追认。当然,洪秀全当时也是不得不承认,因为要是揭穿杨秀清把戏的话,大家就都露馅了:如果杨秀清、萧朝贵不是什么“天父天兄”,那你洪秀全又算什么上帝的次子呢!?但在太平天国后来的形势发展中,矛盾很快就暴露出来了。东王杨秀清本应该在天王之下,但他时不时的可以 “天父”下凡的名义,直接越过洪秀全给太平军部众发号施令。客观的说,东王杨秀清主持了太平天国早期的全面工作,取得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而洪天王则大都高高挂起,既有点宗教领袖的味道,也有点像个虚君。在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也仍旧保留了这种二元体制,洪秀全通常都在天王府中深居不出,很少参与具体的军政事务,他一般是醉心于搞搞宗教活动、写写打油诗,享受天王的快活日子。由此,杨秀清也权威日盛,日益骄横,也起了篡位之心。当时的东王府,穷极奢丽,内有妃妾数百,服务的都是些面容姣好、身材风流的江南美女,一点都不逊色于天王府。也许是因为杨秀清小时候穷怕了,他发迹后,其排场也就像暴发户一样。譬如他出行坐的轿子就需要三十二个人抬,轿子里还有两个小童服侍,连轿夫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派头大得很。每次出门,杨秀清的队伍前必打着绣有青白二巨龙的旗仗,鼓乐齐奏,扈从千人,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杨秀清有自己的一套行政班子,太平天国的早期大政方针都出自东王府,弄到后来大家都惟东王命令是从,洪秀全反而被晾在一边。杨秀清既然大权在握,他不但视洪秀全如无物,对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秦日纲(后来封的燕王)等老兄弟也是颐指气使,盛气凌人。韦昌辉等人为求自保,只好对杨秀清曲意奉承。据说,杨秀清因纵欲过度,“久乃不能入”,韦昌辉听说后便十分卖力的为杨秀清四方发榜求医,以此来讨好杨秀清。更有甚者,韦昌辉的哥哥因得罪杨秀清而被五马分尸,连韦昌辉自己也被杨秀清打过数百大板,以至于站不起来,但当时也只能隐忍不发。表面上的平静往往蕴含着更大的危险。自从西王萧朝贵去见上帝后,太平天国里只有杨秀清可以合法通神,所以每当杨秀清要表演他那“天父下凡”的保留节目时,大家都非常紧张,一个个跪伏屏息,汗不敢出,生怕东王借“天父”发怒为名,把自己的小命枉送。就连洪秀 全的二哥洪仁达,也曾因小事被杨秀清借“天父”名义给捆了打杀。而实力派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知道杨秀清忌讳他们,更是谨慎有加,心存畏惧。不要说韦昌辉、石达开这些人,甚至连高贵庄严的天王洪秀全,也屡次被杨秀清责罚。据《贼情汇篡》上说, 太平军中别男女,普通士兵见不到女人,但洪秀全却妻妾成群,军中有人憋不住,夜间偷窥了洪天王和妃子们行男女之事,不巧被更衣的妃子发觉,洪天王听后大 怒,下令要将此人绑了杀头。杨秀清对此很不以为然,于是他“咣当”一声倒地,摇身一变,再次“天父”下凡训斥洪秀全:“尔与兄弟打江山,杀人大事,何不与 四弟(即杨秀清)商议!此须重罚!”所谓重罚,就是要打洪秀全屁股。此时洪天王有苦说不出,在这个“下凡的天父”面前,也只能跪下认罚。所幸这时有其他兄弟下跪求情,并说愿意替天王受罚,杨秀清这才见好就收,免此一打。在打破清军的江南江北大营后,杨秀清更是野心膨胀,想趁势迫使洪秀全禅位。关于杨秀清想篡位的故事,版本很多但都是大同小异,一般说杨秀清假称“天父下凡”,说:“四弟杨秀清如此大的功劳,怎么才九千岁啊?”洪秀全惊恐之下,慌忙说:“应该是万岁”。“天父”又说:“那东王世子呢?”洪秀全赶忙说:“也是万岁,世代都是万岁!”杨秀清很满意,说:“我做万岁,你做万万岁!”后来,杨秀清假装生病,要洪天王前去探视。洪天王第一次走出自己的天王府,来到东王府,见杨秀清仰卧在卧室内,洪天王强压心头之火,假心假意地宽慰东王好生养病。杨秀清也不理会,故作呓语说:人家都说天无二日,人无二主,秦时二日相斗,这是为什么啊?洪秀全大惊,赶紧下令,让手下随员对杨秀清九叩首,呼东王万岁。洪秀全突然的举动,反倒让杨秀清一时没反应过来。本来,杨秀清想引诱洪秀全逊位,如果不答应的话,就动手杀了他。但洪秀全猝令手下对杨秀清高呼万岁,反倒让他无话可说,只好打起呼噜装睡了。洪秀全见杨秀清半天没有反应,便假称上厕所,乘机跑回了天王府。回到天王府后,洪秀全后怕得全身冷汗直流,一面立刻下令紧闭宫门,加强护卫。一面密诏正在外线作战的北王韦昌辉、顶天侯秦日纲立即率部回京。韦昌辉与秦日纲得令后,带领3000精兵昼夜兼程赶到天京城后,立刻拍马杀奔东王府。杨秀清当时本已睡觉,突然被外面的打斗声吵醒,听到外面动静不对,吓得赶紧躲在水阁下面,但最后还是被找到并给捆了带走。东王所有的妻妾子女,全部被韦昌辉的亲兵杀死。其实,即便没有天王的密诏,韦昌辉也早就看杨秀清不顺眼了。韦昌辉将杨秀清连夜押去天王府见洪秀全,但洪秀全听说韦昌辉杀了杨秀清全家,心想,这又是一个手段更加毒辣的“杨秀清”,要是把他扶正到杨秀清的地位的话,恐怕以后同样专横难制,于是,便想赦免杨秀清,以便自己从中操控。韦昌辉见天王出尔反尔,命令左右立刻宰杀了杨秀清。天王得知杨秀清被杀后,也不褒奖韦昌辉的功劳,反下诏说不要多杀,把自己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韦昌辉这下才发现,自己是被洪秀全当枪使了。得不到天王的支持,韦昌辉担心杨秀清的余党会报复,于是矫诏说,前去和杨秀清划清界限的人都可以赦免,否则就杀无赦。受此大变,杨秀清的余党群龙无首,3000多个原东王的部下在惶恐之下,受骗前去投诚,结果被韦昌辉的精兵一网打尽,杀得遍地流血。随后,韦昌辉又下令关闭城门,全力捉拿杨秀清剩余的党羽。在这半个多月里,天京城内血雨腥风,近2万革命精英,一时被屠杀殆尽。翼王石达开闻此大变,急速赶回天京,见韦昌辉如此滥杀,就好言劝导。韦昌辉心里清楚自己杀戮过多,天京人都痛恨自己,而盼望石达开来主持大局,于是又想杀了石达开,去除这个政治对手。由于提前获得了消息,石达开连家门都没进,就连夜用绳子爬出城墙逃走。韦昌辉率兵冲进翼王府,给来了个满门抄斩。石达开逃奔安庆召集部属,准备发兵杀回天京。韦昌辉的暴行,终于引起天京剩余人马的共愤,在洪秀全的号召下,这些人反攻韦昌辉,并将之捉拿。洪秀全在第一时间下令将韦昌辉五马分尸,并逮捕了同党燕王秦日纲,将之斩首示众,随后,洪秀全将两人首级派人送到石达开军中,石达开这才重回到了天京。石达开是个聪明人,善于拉拢人心、招揽人才,曾国藩说他“凶、悍、诡 ”,其智力和志向远在其他人之上。特别可贵的是,石达开对洪秀全的那套东西,颇不以为然,显示了他的思考能力和独立性。而洪天王经此大变,心里也多长了个心眼,对于外人心存畏惧,只相信自己家族中的人。虽然石达开深孚众望,但洪天王也对他起了疑惧之心,生怕他又成了杨秀清一样的人物。于是,洪秀全把大权分了两半,军权分给李秀成等人,政权则分给了洪秀全的胞兄洪仁发、洪仁达,而正是当打之年的石达开,反而闲居天京,无所事事。洪秀全的胞兄洪仁发、洪仁达这两兄弟,喜好贪敛财物,无才无能,还自以为得计,日渐专横,年轻气盛的石达开备受排挤,渐渐难以忍受。这时,他手下有个谋士说:大王既然深得军心,何必在此受制于人?中原不易拿下,何不挺进四川,做一番当年刘玄德的鼎足之业?石达开听了觉得有道理,便决心离开天京,自立门户。石达开出走的时候,在沿途城市发榜广而告之,哭诉了他在天京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以吸引更多的老战士加入他的队伍。这一招果然有效,一路上太平老战士从者如云,跟随石达开而去的人竟有10万人之多。太平军精华,一时俱去。1859年,石达开的大军从江西东部抚州一带杀到浙江西部金华衡州一带,随后又辗转进入福建,后来进入赣南。石达开大军在最鼎盛的时候有20万人之多,但进军到湖南宝庆(注:今邵阳)的时候,被湘军阻截,并遭到重大挫折。宝庆战败后,军心涣散,很多人纷纷脱队,石达开随后率军南进广西,到老家兜了一圈。1861年,石达开率残部约1万余人,再入湖南,取湖南湖北的边地进军,并在次年进入四川东南境。新任四川总督骆秉章听说石达开进入四川,便急领湘军先至部防,严阵以待。1863年,石达开见四川早有防备,便率军进入西南贵州一带,在大渡河前,遭当地土司和清军夹击,进退无路,陷于绝境,最终,石达开被凌迟处死。由此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1931年9月2日 红军粉碎第三次围剿
莲塘、良村战斗后,蒋介石和前线总司令何应钦始知红一方面军主力已由兴国西北地区东进,并估计可能北出临川。遂于8月9日起,令其第1、第2路进击军和第1军团掉头向东,企图协同由广昌西进的第10师,围歼红一方面军主力于宁都以北地区。于12日至15日,以密集大包围态势接近红军集中地--君埠以东地区。红一方面军为摆脱围剿军8个师三面包围的不利境地,毛泽东、朱德决定以红12军向乐安方向佯动,将国民党军主力向东北方向牵引;红一方面军主力秘密西返兴国县境内隐蔽休整。16日晚,红一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利用夜暗,从正在东进的国民党军第1军团和第2路进击军之间10公里间隙地区秘密疾进,跳出国民党军的合围圈,次日晨回到兴国东北的白石、枫边地区隐蔽休整,并同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革军委会合。红12军主力则扬旗鸣号,大张声势地向东北方向行动,并以一部兵力攻占乐安县城。蒋介石误认红12军为红一方面军主力,并判断红军将进攻宜黄,威胁临川,遂急调其第10师返回临川,令第1、第2路进击军等部追击红12军。红12军主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将国民党军主力拖了近半个月,掩护了红一方面军主力的西移和休整。8月底,待国民党军发觉红军主力再回头西进寻找红一方面军主力决战时,红军已休整近半个月。蒋介石随即以其第1军团为先头,其他各部随后,再次西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9月初率红一方面军主力继续西移,转到兴国、万安、泰和之间的均村、茶园冈地区隐蔽待机。此时,国民党军在中央苏区来回奔波已达两月,除其3个师遭到歼灭性的打击外,其余各部也受尽了苏区人民群众、地方武装坚壁清野和不断袭扰的困苦,士气急剧下降。与国民党军情况相反,红军三战三捷之后,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休整,士气更加旺盛。战场上国民党军被动、红军主动的形势更为明显。此间,广东、广西两省军阀利用蒋军主力深陷江西之机,正向湖南衡阳进兵,对蒋介石造成了很大威胁,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下令结束"围剿",实行总退却,红军乘胜追击。9月6日晚,红一方面军总部得悉兴国地区国民党军正沿高兴圩大道向北撤退,毛泽东、朱德当即决定首先抓住兴国地区北撤之敌一部歼灭之,而后伺机扩张战果。遂令红3军、独立第5师迅速抢占老营盘,断敌退路;红3军团、红4军(并指挥第35师)、红35军进攻高兴圩及其南北之敌;红7军牵制兴国之敌。7日拂晓,国民党军第4军团由兴国地区向北撤退,其先头独立旅撤到老营盘附近时,红3军一部切断了该旅与第4军团后续部队的联系,随后,红3军、独立第5师向独立旅发起迅猛攻击,战至14时许,将其全歼。7日,红7军向兴国进逼,牵制第52师;红3军团、红4军(并指挥第35师)、红35军向高兴圩地区之国民党军第60、第61师发起攻击,激战至8日,毙伤敌2000余人,战斗形成对峙。红军为保持主动,即撤出战斗。13日,国民党军第4军团主力和第52师分别由长迳口、兴国等地向吉安撤退,红一方面军主力对该部实施追击。15日拂晓,在第4军团主力通过方石岭隘口后,红一方面军主力赶到,一部抢占了方石岭,截住第52师及第4军团的1个炮兵团和1个步兵营,并将其包围于方石岭以南地区,随即发起猛攻,战至9时,将其全歼。其他各路国民党军纷纷撤至吉安、永丰、宜黄、南城、南丰、广昌、宁都、赣州等地。至此,红一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在苏区人民群众和地方武装的支援、配合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往返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疲惫敌军,避强击弱,速战速决,以少胜多,取得了重大胜利,巩固和扩大了中央苏区。经过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红军的作战原则已基本形成。战斗中,红军共歼国民党军17 个团3万余人,其中俘1.8万余人,缴枪1.5万余支,机枪175挺,迫击炮55门,电台6部。在反"围剿"作战中,红3军军长黄公略、红4军师长曾士莪、红3军团师长邹平牺牲。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中央根据地区军经过三次大规模"围剿",取得了丰富的作战经验,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红军的作战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在国民党"围剿"开始之前,积极作好反"围剿"的准备;在强敌"围剿"开始时,一般是先实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造成反攻的条件,尔后转入战略反攻,打破国民党的"围剿";在战略反攻时,慎重初战,实行歼灭敌的指导方针,作战形式以运动战为主,并与游击战相结合,在战役战斗上实行速决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国民党;在国民党"围剿"被打破转入守势时,红军转入进攻,依托根据地向外发展,并适时准备打破国民党新的"围剿"等。这些作战原则,是在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十六字诀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国民党的作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