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劲旅
预定热线
029-85266316

心系国防教育

共筑和谐家园

歼轰-8(三)
来源: | 作者:雄鹰劲旅 | 发布时间: 2021-11-09 | 555 次浏览 | 分享到:

总体评价

作为第一种完全依靠本国技术研制的战斗机,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1970-1980年代的最好的战机。但是该机的某些性能还不如美国1960年代的F-4战机,也不如同时代的米格-23。虽然毫无疑问歼轰-8所采用的技术比歼-8更先进,但限于当时中国航空工业总体落后的局面,难以有质的突破。

作为一种以对地攻击为主要任务的战机,歼轰-8在歼-8基础上摒弃了不必要的高空高速性能,转而将设计重点放在提高机动性和载弹量上,这符合战斗轰炸机的设计定位和性能需求。然而,源自高空高速截击机的先天设计缺陷却使歼轰-8恐怕难以胜任攻击任务。歼轰-8虽然体积较大,但限于平台设计上的限制,相对于同时代的F-111、苏-24、"狂风"IDS等机型具有载弹少、航程短的弱点,甚至比起竞争对手歼轰-7也相去甚远。即使用于出口,也将因性能低下而在国际市场上不受欢迎。


作为歼轰-8的直接继承者,歼-8Ⅱ也在提升对地/海攻击能力方面进行过改进,但其为高速飞行设计的三角型机翼不管怎样改进都难以满足低空低速性能,这对于一款以对地攻击任务为主的战机是相当致命的。而且歼-8为了高速飞行又要求低阻力,导致机身长达21.39米,这又会对机动性造成不良影响。


歼轰-8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子系统研发速度严重滞后。虽然歼轰-8因未能竞标成功而从未进入样机制造阶段,但从歼-8Ⅱ和歼轰-7这两种20世纪70年代开始设计,却因发动机、武器系统和航电/火控系统技术不成熟而到90年代才正式形成战斗力,时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间仍然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机型的发展历程来看,歼轰-8若最终中标,那么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总的看来,歼轰-8的下马虽然有一定人为因素,但主要原因是性能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及上世纪70年代时中国薄弱的航空工业水平的制擘。但歼轰-8的研发锻炼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设计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独立设计先进战机的经验,并为后来成为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主力机型的歼-8Ⅱ系列的设计奠定基础,仍然以特殊的形式为中国的国防安全和航空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